22日召开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未来健康:全球健康与发展论坛”上,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分享了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团队在中国结核病高发地区的实践成果:通过优化治疗方案,结核病短程治疗费用可降低90%以上,并实现80%以上的耐多药结核病治愈率。多国专家学者在论坛提出,需要携手消除传染病,共筑全球健康防线。
我国原创结核口服短程方案表现亮眼
张文宏教授在“全球协作创新,加快结核病消除”主题演讲中表示,尽管结核病防治技术持续进步,但距离实现“2035年消除结核”的目标仍面临严峻挑战,“我们讨论新技术的同时,不能忘记世界各地区发展程度的差异,技术的发展不仅要先进,更要确保可负担、可及。”
在结核病治疗创新上,张文宏团队聚焦“提升效率、降低负担、覆盖全场景”,在药物敏感结核、耐药结核及潜伏结核感染预防三大方向均取得重要突破,显著提升了治疗效率与患者依从性。
这其中,中国原创的TB-TRUST全口服短程方案已交出亮眼答卷:其无复发成功率达80%以上,疗程缩短至6-9个月;全疗程成本仅3-5万元,且全部采用国产药物。这意味着,即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也能实现“用得上、用得起”。
针对更棘手的泛耐药结核,团队研发的TB-TRUST-plus方案,成为首个中国原创的泛耐药结核短程方案:6-9个月疗程治愈率也高达近80%,打破了泛耐药结核“难治、无方”的困境。张文宏还呼吁:建立更加包容的国际合作机制,推动既前瞻又普惠的科技创新,在全球协作共抗耐药结核病领域,为全球防治带来新的机遇。
AI时代下警惕快速扩散的“信息流行病”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高福在论坛主旨演讲环节中,以“信息流行病防控”为题提出,由AI生成、扩散的“信息病毒”(inforus)正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与社会治理的新挑战。“AI技术使虚假信息传播更快、更广、更难识别,形成‘信息流行病’,威胁公众健康与社会信任。”为应对这一挑战,他呼吁通过立法、科普、教育等手段,提升公众信息素养,构建全民免疫屏障。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技术官员陈仲丹则从全球视角分析了耐药结核病防控面临的新挑战和应对策略。他同时呼吁以统一标准、跨国协作和真实世界研究提升证据等级,依托WHO结核病试验平台及金砖国家合作平台等进行协作,把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可及、可负担的基层服务,真正实现终结结核的目标。
论坛上,全球健康创新研究院同时启动。作为中国首家以全球健康为使命的新型研发转化机构,研究院由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发起成立,聚焦结核病、疟疾、妇女儿童健康等重要问题,旨在把“实验室里的创新”转化为“中低收入国家用得起的解决方案”,从而推动全球健康公平,守护人类共同福祉。
双悦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